「媽媽手」會痊癒?一文看清治療方法!

「媽媽手」會痊癒?一文看清治療方法!

 

橈側手腕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又名為「媽媽手」,此病症主要影響手腕的橈側部位,尤其是靠近大拇指根部的區域。患者由於反覆地使用大拇指或手腕向小指方向(尺側)用力移動,導致這兩條肌腱與周圍結構發生摩擦,從而形成微小創傷。這些肌腱被包裹在外圍的腱鞘中,過度使用會引起腱鞘發炎。反覆發炎後,腱鞘會增厚,肌腱滑動變得不順暢,當患者活動手腕或大拇指時會感到疼痛。

 

「媽媽手」4大治療方式

 
  1. 姿勢調整與施加副木

    復康人員會指導患者透過姿勢調整與使用支撐器來治療「媽媽手」,通常在1至3個月內可以觀察到明顯改善。

     

  2. 物理治療

    物理治療治療包括電療、熱療等物理儀器治療,視病情可配合使用肌肉貼布來支撐大拇指肌肉,以協助發炎的肌腱獲得休息與恢復。同時,實施徒手復健治療,如軟組織釋放及專業按摩等技術,以期在1至3個月內達到效果。

     

  3. 復健運動

    復健運動包括肌腱與關節的伸展運動及肌力訓練。初期進行溫和的延展運動,隨後實施主動運動,如外展及伸直大拇指動作,最後增加輕微阻力的運動,以加強治療效果。

     

  4. 超音波導引注射

    若復健、使用副木、姿勢調整效果不佳或在時間安排上有困難,可考慮進行類固醇或增生治療,如PRP(高濃度血小板血漿)或高濃度葡萄糖注射。類固醇注射主要具有抗發炎作用,能在單次注射後減輕約80%的症狀,大部分患者在1年內不會復發。然而,若未改變手部使用習慣或生活方式,發炎的可能性仍然存在。另一方面,增生治療旨在促進肌腱修復及改善發炎狀況,復發機會相對較低。PRP治療需進行3至4次,每月一次,而高濃度葡萄糖則需6至8次治療。

相關文章

en_USEnglish